校园动态
首师实验以全息课堂为支点,撬动学生核心素养落地
发表日期:2019-05-09 来源: 作者:未来已来,我们将走进中国教育“核心素养”时代
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革命,正在对持续了400多年的现代教育体系提出范式挑战。为此,中国教育改革和课程变革也在迎接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。1999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》,标志着中国教育走进素质教育时代。而随着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,以及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》的发布,我国教育改革站在了核心素养时代的起跑线上。
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变革是课程发展从现代走向未来的重要标志。从教育学意义上看,未来教育和未来课程不是“到了未来”的时间概念,也不是“为了未来”的目标概念,而是“超越现代范式”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论的本质变革。
全息课堂,撬动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落地
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:“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课堂层面,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,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。”5月7日,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“全息课堂研讨会暨首师大支持首师实验名师工作室项目启动会”,用全息教学原理,重构课堂教学生态,助推学生全面发展。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领导有: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主席巴特纳特、首都师范大学对外合作办公室主任钊剑、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张志坤、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允和曾小平、首都师范大学笛子演奏家胡玉林、朝阳区教委基教一科科长曾广华、朝阳区教委体美科科长赵常付、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朱勇哲、责任督学汪小兰、望京学区理事长刘国雄以及来自河北、内蒙古、贵州、重庆的曲建华“北京校长课程领导力工作室”学员校近百位校长和教师代表。
此次“全息课堂研讨会”,重点研究如何将课堂教学中的“学科素养”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用得上的素质能力,首师实验全息课堂的研究与实践,也引起了学校在课程建设、课堂教学、实践活动甚至是办学理念方面的重要变化。研讨会在曲建华校长倡议“奋斗的青春最美”,在曲建华提倡全体教师为建国七十周年、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年、建校二十周年努力奋斗中拉开了帷幕。
什么是全息课堂?
解决“培养什么样的人、如何培养人”的问题,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。而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核心素养的提出,对育人目标提出了新要求。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全息演绎,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;所以从课程教学论角度讲,它是学科与课程的全息回归。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全息概念。少即是多,核心素养少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少胜多,以小撬大,撬动学科本质,撬动教育整体发展。在北京教育学会学习与思维理事长、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作了题为《面向未来课堂的全息教学革命》的主旨报告。让与会者全面地了解了全息课堂的内涵,全息课堂借鉴和迁移物理学、生物学全息理论,把每一节课作为整个学科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全息单元,旨在使每一节课都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、育人目标的全部信息。
程灿老师:函数建模培养学生思维力
在课程展示环节中,我校八年级程灿老师为学生带来了一节《函数建模的应用实例》,程灿老师以“函数建模的应用实例”为全息元,通过关注实际生活问题、抽象为数学问题、再进行函数建模。探讨建模“最值”、进而指导现实生活问题,来激发学生思考,培养学生函数最值建模推理的能力。让学生熟悉函数特性、全面考虑数学问题、发现函数建模规律,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层层递进。杨志成教授点评:“这节课是数学函数建模课程,程灿老师基于生活问题,上升为数学问题,体现出数学学科特性和数学学科素养,进行全息建构,最后提出学生自己心中的课程主题,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培养,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。”
程灿老师介绍:
全国第三届班级建设高峰论坛嘉宾,践行“立德树人”全国骨干班主任专题培训研讨会嘉宾,北京市第三届班主任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市级一等奖、最佳方略奖获得者,朝阳区优秀青年班主任,朝阳区“阳光杯”优秀班主任,朝阳区数学兼职教研员,朝阳区数学《新目标检测》章节编写组长等。
王晓岚:解读子路人物性格,培养家国情怀
身为朝阳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的王晓岚老师带着学生们,一起走进儒家经典著作《论语》,以子路任务形象的研讨分析、互动表达为切入点,提升学生学习《论语》的热情,从而撬动对《论语》整本书的阅读。本节课最大的特点,就是以“子路在结识孔子学习前后性格特点对比”为全息单元,建构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正确评析,撬动理解儒家思想中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的家国情怀。从人物性格小组合作分析,到分组展示对人物性格的理解,上升为民族精神,文化传承与理解。王老师本次人物性格分析课堂,得到了与会专家、领导、同仁的一致好评。杨志成教授课后做出了高度点评,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,分别是人物性格分析帯来什么;子路受教儒家思想后怎样发展;子路之死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。全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——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、思维发展与提升、审美鉴赏与创造、文化传承与理解,培养了学生在人物性格中运用综合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王晓岚老师介绍:北京市中小学“学生喜爱的班主任”、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、朝阳区语文学科带头人、朝阳区骨干班主任、朝阳区“阳光杯”班主任、朝阳区教育系统“师德先锋”、朝阳区巾帼之星。
首师实验探索未来刚刚开始
全息课堂,撬动一生
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,而且也是校长办学的目标参照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实践的研讨,既是校长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责任担当,也是顺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战略要求。基于办学实践来思考“核心素养”,有助于校长理解改革政策、明确改革方向,对其科学办学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撰稿:段梦桥 王晓岚
审核:金春玉
摄影:赵鹏
技术支持:任磊
Copyright©2016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| 花园校区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西区133号 邮编:100102 电话:8610 64745843 花西校区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西里105号 邮编:100102 电话:8610 64727530 西园校区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园四区428号邮编:100102 电话:8610 64702847 |
|
京ICP备05038995号 |